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如此之高,原因何在?

时间:2022-01-09 10:04: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 言

随着现代人整体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人感染寄生虫的比例在降低。但若平时个人不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未煮熟透的食物或生吃肉类以及喝了被污染的水等,那么就很容易感染上寄生虫。

案例经过

某日,在临检窗口岗位审核报告时,发现一位采末梢血的患儿的血常规WBC高达46.7×109/L,结果很异常。由于窗口门诊血常规仪用的是末梢血三分类稀释模式,没有全血标本,白细胞计数如此高,必须得通知患儿回来采静脉全血进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涂片复核。

很快,家长带着患儿回来复查了,简单询问了患儿家长,得知患儿几天前有过发烧,但来就诊当天并没有发烧,只是右上腹出现腹痛,已经去做了腹部CT,患儿精神状态良好。

此时,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也出来了,白细胞计数和复查前一致(如图1),只是令人惊诧的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达34.52×109/L,比例高达74.4%,工作多年还是首次遇到。

血涂片瑞姬染色镜下可见许多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手工计数比例和仪器计算比例基本一致(如图2)。再次询问家长得知患儿无过敏性疾病,心想会不会是寄生虫感染了?带着疑问把报告单给了他们,让他们赶紧去找主诊医生了。

图1

图2(瑞姬染色,X1000)

半个小时过后,带着好奇的心打开了His系统查看患儿其他检查结果和门诊病历信息。看到患儿腹部CT检查提示(如图3):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此时,推测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了。后来得知患儿已经去上级医院住院查因与治疗了。

图3

一个月后,患儿再次因腹痛回来就诊,查看门诊病历得知患儿在上级医院已经查出裂头蚴和弓形虫感染(如图4)。至此,终于知道了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了。

图4

案例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类:

1.反应性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2)感染(寄生虫、结核杆菌、衣原体等);(3)皮肤病(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2.继发性增多:伴随某种疾病发生者,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等),肿瘤,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间质性肾病。

3.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类为恶性疾病表现。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系统性肥大细胞综合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若检测出PDGFRA、PDGFRB、FGFR1融合基因等,可认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克隆性。

4.特发性增多: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疾病。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了IHES的诊断标准:(1)嗜酸性粒细胞>1.5×109/L,持续6个月以上。(2)有器官或组织受累的症状和体征。(3)排除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

本案例中患儿感染的裂头蚴属于多细胞的蠕虫(蠕虫还包括了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钩虫等)以及感染的弓形虫为单细胞的原虫。但是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而蠕虫感染却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主要驻留于组织中,特别是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和深层组织之间。当人体感染蠕虫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害人体组织的数量越多以及范围越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越高。案例中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主要与裂头蚴感染有关。曾有文献报道,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合并肺炎的患者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高达71.4%。

案例总结

临床上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于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寄生虫感染等不同种类疾病,而寄生虫感染是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疾病。因此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出现呼吸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的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应警惕寄生虫感染可能。

然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机体又可以引起脓肿和肉芽肿,最终导致器官和组织损害。但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变,特异性低,升高严重时对机体损害大。因此,找出具体病因从而明确诊断,对指导临床进行相关治疗尤其重要。

上一篇: Gut:无需器官移植,直接在体内将脾脏重...

下一篇: JAMA:两个简单量表指导PFO闭合术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