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盗墓贼的噩梦“黄肠题凑”墓,为何难盗?

时间:2019-11-03 21:57: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盗墓贼的噩梦“黄肠题凑”墓,为何难盗?

如果你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天天上班”,那么对于盗墓贼来说,“黄肠题凑”则是他们的噩梦。

▲盗墓贼的噩梦——“黄肠题凑”墓。

2011年6月,陕西省凤翔县的一伙盗墓贼看上了一座秦代古墓,辗转花费10万余元爆破墓中坚固的“黄肠题凑”。就在他们坚持了3,4天,炸了19米深,散尽家财,满头大汗,勉强破坏掉了1根“黄肠题凑”之时,被路过的古墓巡护员发现了。随后光荣见报。

▲“黄肠题凑”墓葬形式。

你要知道,躺在古墓中的一副“黄肠题凑”,少则14000余根,多则18000余根,炸开1根约等于"无济于事”。

“黄肠题凑”挖不开,炸不毁。可为什么盗墓贼仍趋之若鹜?最令人奇怪的是,“黄肠题凑”在东汉时期突然失传了,从此再无发现。带着谜题,请听西奇妹来讲述吧。

什么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甚至高过于金缕玉衣。一旦攻破,里面的随葬品必定堆积如山。

这种顶级的椁室是什么样的结构?西奇妹拆开解释给你们听。

▲“黄肠题凑”墓葬形式示意图。

黄肠:“黄肠”是材料和颜色。所谓黄肠,即是黄心的柏木。取优质柏木去皮,制作成柏木枋。因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是淡黄色的,故名曰“黄肠”。

题凑:“题凑”是指棺椁的形式和结构。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即“头(即题)皆内向”。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

▲汉广陵王墓的“黄肠题凑”。

西奇妹放一张图,相信你看过就明白了(上图)。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例如西汉的霍光)。“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整个结构就像一个现代的小套间。四周先用木条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墓中供小坐休息的地方,你可以理解为客厅)。

在考古挖掘中,我们发现的比较著名的“黄肠题凑”案例有:秦公一号大墓、定陶汉墓、大葆台汉墓、长沙王陵墓、大云山汉墓等等。

为什么说它最难盗?

为什么盗墓贼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散尽家财,洞下作业3,4天,仍然没能攻破它?

▲汉广陵王墓的“黄肠题凑”。

首先:用料够“实”。

黄肠题凑的原料是柏木,本身这种材质就非常坚固耐用,且柏木内含材脂,耐腐蚀能力很强。我们去看典型的黄肠题凑墓——大葆台西汉墓,整个棺椁是由柏木堆成的,木墙高3米,厚0.9米,总长42米多。使用了15880根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叠成,约合木材122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是一座森林!手笔之大,也只有皇家才有财力去打造。

其次:工艺严谨。

黄肠题凑,是一层层平铺上去的,所用柏木,也都将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处,还要垫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层保持严密整齐,仅在顶部加一层压边木进行巩固。对工匠的手艺要求较高。严丝合缝的高要求工艺,它必定坚固

失传之谜:

奇怪的是,这种墓葬形式只流行于秦汉时期,及至东汉中后期时,它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以说它突然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汉广陵王墓的“黄肠题凑”。

倒不是工艺失传,而是秦汉时流行厚葬,“黄肠题凑”对木材和人力、财力的消耗极大。柏木是一种非常娇贵的木材,一旦大规模砍伐,便再难成林。我们去看北京的老山汉墓,它其实已经挖不到柏木了,其中90%的“黄肠题凑”竟是用栗木充数的,只有墓穴靠近入口处的地方使用了一点点柏木。而河北定县发现的中山王简墓已经没有柏木了,干脆用石头来代替。可见那时的柏木生态就很不好了。这种巨大的消耗,使得它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它的消亡埋下了伏笔。

那么,对于这种墓葬形式,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

---------

摄山河绮丽,书人情浓淡。

我是西奇妹,我在路上。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上一篇: 原创横财不断的三属相,10月过完,门庭祥...

下一篇: 三级公立医院:别介意今年的绩效考核排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