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寒冬突至,需要注意预防哪些疾病?

时间:2021-11-07 18:01: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据专家预测,拉尼娜现象已经回归,而且这次的出现将伴随着整个冬天,甚至到了年底会达到最高的峰值,因此,今年有可能象2008年一样,中国面临一个极度的冷冬天气。最近几天,多地降温超过10度。随着温度越来越低,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呢?

一、传染病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随着户外活动的逐渐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室内活动,由于环境封闭,空间狭小,通风不畅,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人与人之间接触几率增加,容易造成由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发生,须注意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由于人群对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在人群密集场所极易暴发流行。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随时存在流行的风险。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鼻涕或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保持居室清洁和周围环境整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随身携带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必要时使用。推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注意饮食卫生,加工和储存食物做到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不食用野生动物。

当然,及时接种疫苗,以及加强针,是保护新冠病毒感染和预防重症的关键一步!

2、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即“流感”)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大多数流感患者会有发热(急速的高热会持续3-4天)、畏寒、咳嗽(通常是干咳),严重头痛、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喉咙痛和流鼻涕,以及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症状,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流感首先做到: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勤开窗,多通风;注意防寒保暖及饮食均衡,增强抵抗力;生活上保持规律,睡眠充足;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地方,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

3、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高发季节是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人体感染剂量低,10-100个病毒粒子就可致病,且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可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学校等集体机构的暴发疫情。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常表现为“上吐下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潜伏期为12-48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水传播。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发病后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1-3天即可康复。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以搞好个人卫生、室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为关键,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此,预防本病应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方式。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儿的分泌物或共进饮食也可造成传播。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5、EB病毒感染

有宝宝因为被亲人亲了一下,结果当晚就发起了高烧,最后甚至面瘫了。

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国南部,中部地区,EB病毒感染越来越普遍。它的感染症状与流感极为相似,往往是表现为高热等症状,儿童居多。而且很多时候,使用退烧药也只是暂时退烧,很快又会起高热。因此,有人称之为“EB病毒感冒”,事实上感冒病毒是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并不是EB病毒,但是其表现特征与流感实在太相近了。

EB病毒感染后,发烧周期也比流感长,基本都是一周左右,体温在39°左右波动,除了发烧头疼以外,还会乏力、淋巴结肿大、肝大、皮疹以及眼睑也会水肿。在医院中往往会被诊断为“咽峡炎”,主要是表现为咽喉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也肿大,另外约10%人群会出现皮疹。

因为EB病毒感染又被叫做“亲吻病”,所以我们也能知道这种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以唾液经口传播为主。

EB病毒很难被完全清除,即使治愈后,还可能会在人体内潜伏。因此,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提高免疫力。所以不要让孩子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并适度活动。其次,EB病毒因为传染病极强,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在密闭环境下活动太久,如果室内有人患病,就很容易被传染。最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要教育孩子多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6、水痘

水痘是以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强。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水痘会在2周左右自愈,且愈后一般良好,并在感染过后可以获得永久性免疫。

水痘有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早期临床表现,24-48小时后出疹,并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红晕,持续大约2~3天后开始干缩、结痂。在同一位置可能会出现皮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的情况。皮疹主要位于头、面和躯干部位,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

由于水痘主要通过密切生活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水痘可通过采取接种疫苗、平时多注意教室、房屋的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整洁,经常对教室门把手、桌椅表面等进行消毒,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注意锻炼身体、多饮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等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家长还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及时增减衣物。在流行季节要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同时加强观察,如出现上述症状,尽早就医隔离治疗。

二、慢性病方面

1、心血管疾病。

冬天到来了,随着室外温度的逐渐降低,人的血压也随之升高。研究表明,寒冷的天气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以及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血压增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心绞痛和心梗。

有研究表明,如果周围环境的温度从27℃降到零下24℃的时候,收缩压平均会升高7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平均升高已经达到了3毫米汞柱。别看变化是个位数的,但这微小的差异就会导致血管损伤。

2、脑血管疾病。

同样的在北方地区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冬天到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比以前多了。同样是因为血压的问题,在外出活动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血压增高,于是脑出血就这样形成了,当然高血压并不单单引起脑出血,脑梗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

总之,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卒中是很常见的疾病,而且发作出来都是很严重的,需要立即送去医院,如果抢救不及时,还有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后果和并发症。

3、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是慢支,通常的表现就是在寒冷的时候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而且咳出来的痰都是白色黏液或者浆液性泡沫。当然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是比较苛刻的,一般都是指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而且要在两年或两年以上连续发病。

4、骨折。

天冷了,路也滑了,很多人上街的时候都会格外注意走路的安全问题。当然这种注意和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有很多人都在冬天走路的时候摔倒了,随之发生的骨折,有可能是致命的。特别是骨质疏松的人群,很容易在摔倒之后出现髋部骨折,这种髋部的骨折在临床中其实很常见,而且也很可怕。

三、寒冬时节,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呢?

人未老,血管先老,血脂异常,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脑中风。其实血脂异常是脑卒中众多风险因素中的一个可控危险因素,除了首选去医院定期抽血检查和做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外,“三大法宝”可以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1,调节饮食结构。避免进食过多富含胆固醇和饱含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鱿鱼、扇贝等海产品、奶油、猪油、牛油等。一些食物如大豆制品、香菇、木耳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应该多吃。多吃蔬菜、水果等,这些富含膳食纤维,可与胆固醇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

吃的东西也要更注意一些,这么冷的天气就要多吃点热乎的,但是要注意吃的东西,营养不要太高,脂肪含量过多的话也会造成胃肠道负担,而且血脂也会相应增高。加之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对心脑血管的负担是非常重的。

2,健康生活方式。禁烟限酒、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的运动。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循序渐进,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适。

很多人觉得天气那么冷,外面路那么滑,是不是在家里就安全了?其实也不是适当的运动也很重要,如果这三四个月一直在家里呆着不到外面走动,无论是肌肉骨骼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就单纯拿不见阳光来说,骨质疏松就会严重一个等级。

3,药物治疗。一旦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 J PINEAL RES:“网红”褪黑素...

下一篇: 如何赋能企业卓越,数字营销会让我们过的更...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