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疾病 | 白介素、JAK抑制剂等有望打破TNF百亿市场格局

时间:2022-03-18 16:12: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简介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从而攻击自身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引起损伤而诱发的一类疾病。自免疾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类主要疾病,因不同的发病机理表现为多达1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综合征特征和临床表现,受累人群比例达人口数的3%~5%。

目前,主要的自身免疫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I型糖尿病(Type I diabetes mellitus, T1DM)、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银屑病(Psoriasis, Ps)、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cleroderma, SS)等;另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炎症性疾病包括哮喘(Asthma)、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II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T2DM)、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等等。

其中,多数自免疾病难以彻底痊愈,部分病情凶险,且一旦患病,无法彻底根治, 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自免疾病患者具有较强的用药意愿。但由于自免疾病通常治疗费用较高,根据美国国立医药信息中心(NIH) 的数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年度直接医疗保健费用在1000亿美元之间 (肿瘤570亿美元,心血管疾病2000亿美元)。

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预期将达到1638亿美元,生物药的预期市场份额将增至81.4%(分小分析化药占据部分市场)。作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的世界第三大慢性病,自免疾病所具有的慢性病特点有望为市场带来持续放量。

既往治疗药物:TNF"一家独大”

目前,经典的自身免疫病和炎症相关靶点通路主要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类(IL-12/IL-23、IL-17等)、JAK等为代表,各家MNC也都已布局或已有上市产品。

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对各种细胞类型具有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它已被确定为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并参与部分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2年,FDA批准全球首个全人源TNF-α单抗——艾伯维生产的阿达木单抗(修美乐;Humira)上市,适应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随后几年里,凭借显著的临床优势,Humira先后被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斑块型银屑病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多达10余种病症,一药治多病。上市十几年来,阿达木单抗几乎占据了自免疾病一大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但受到专利过期影响,Humira市场目前正受到生物类似药的冲击。目前,我国布局阿达木单抗生物仿制药的企业超过20家,其中,百奥泰(格乐立)、海正生物(安健宁)、信达生物(苏立信)、复宏汉霖(汉达远)、正大天晴(泰博维)以及君实生物(君迈康)已有产品获批上市;此外,白介素类、JAK类药物的出现正在逐渐瓦解Humira的占比。(相关推荐阅读:全球营收超800亿美元抗癌畅销药,首次迎来第一波仿制药竞争)

白介素、JAK抑制剂崛起

据各医药公司年报显示,近5年来, IL-12/23、IL-17、IL-AR、JAK、CD20(B细胞)、TACI、BAFF等新靶点药物市场规模逐渐增大, 有望打破Humira一家独大的局面。

  • IL-12/23

“双靶向”IL-12/IL-23是银屑病的主要研发靶点之一, 处于银屑病发病机制上游,是由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IL-12可刺激原始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1(Th1),IL-23促进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存活和扩增;而Th1,Th17细胞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均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导致银屑斑块的形成。

故IL-12/23抑制剂可以阻断银屑斑块的形成,同时还可阻断由Th17细胞分泌的IL-17, 但同时不影响其它来源的IL-17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如不影响其它免疫细胞分泌的IL-17 行使的维持胃肠道黏膜稳态的功能。

  • IL-17

IL-17是具有细胞因子性质的分泌蛋白,同样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研发靶点之一。该家族包括6个成员的配体(IL-17A~IL-17F)和5个受体(IL-17RA~IL-17RD和SEF)。其中IL-17A和IL-17F的同源性最高,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

IL-17A的信号转导调节主要依赖于TRAF6、Act1、microRNA-23b等重要分子。在IL-17A高表达的自身免疫疾病如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中,miR-23b的表达下降,解除了对IL-17-NF-κB的抑制,使得IL-17A信号过度活化而对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起促进作用,故IL-17抑制剂对自免疾病的发展具有缓解和治疗作用;但研究发现IL-17抑制剂会阻断包括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在内的所有IL-17,提高了潜在的安全性风险。

  • JAK抑制剂

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s)是一种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组成的JAK-STAT通路在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6、IL-12/23、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分泌和生物学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单一细胞因子阻断剂,JAK抑制剂涉及的信号通路和效应分子更多、更广泛,因此在自免疾病的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不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JAK-STAT)途径

目前,JAK抑制剂主要被开发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 JAK 抑制剂项目(截止2022年3月6日)

小结

据统计,2021年全球畅销药物中,共有8款重磅自免产品跻身前30,销售额占比超过1/5,总计高达596亿美元,可见全球自身免疫疾病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未来10年国内市场有望实现十倍增长,新兴靶点和疗法将更新自免用药的布局,“药王”Humira的百亿市场格局或将被稀释。

来源:新浪医药。

上一篇: 用数据说话:乳腺癌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估

下一篇: 细胞治疗时代大幕下 通用型CAR-T有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