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5G调查送礼品?被“套路贷”缴十年话费!有商家被爆圈钱跑路

时间:2020-01-11 14:05: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做5G调查送礼品?被“套路贷”缴十年话费!有商家被爆圈钱跑路

临近年底,又到了诈骗案高发的时期。近日,有用户向南都记者爆料,广州有手机店借做5G调查的名义,“套路”消费者充值“话费”。

南都记者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发现,这类手机店会以“做调查送礼品”为名将消费者吸引至手机店,之后将送礼的条件提高到预存10年话费,然后再“套路”消费者使用分期付款平台预存几千元话费。但由于预存的话费并不是通过运营商渠道,最终话费能否到账也未可知。多名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预存话费后,手机店“关门跑路”了,最终话费也并没有到账。

对此,三大运营商向南都记者确认,从没有办过类似线下活动,更有运营商内部人士直指“这就是骗局”,并警惕用户小心该类型诈骗。而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肖锦阳律师表示,这种行为或是一种新套路,有部分机构以所谓预存话费、问卷调查送礼品等形式变相实施“小额贷款”,甚至可能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

参加调查送礼物 变成预存10年话费

1月3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地铁站D出口,发现有数位拿着娃娃、耳机等礼物的人员请求路人填写“5G调查表”。按照这些人员的说法,接受调查就可以获得奖品,并将有意向的路人引至附近一家带有“HUAWEI”logo的手机店。

南都记者以暗访的形式被引进店后,之前负责路边揽客的人员离开,接待记者的变成了手机店内的一位店员。

这名店员首先要求查看记者的支付宝,以便核实芝麻积分是否已超过650,按对方的说法,“只有超过650才能参加活动。”

待确认满足条件后,这名店员让记者写填写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籍贯、年龄等信息。随后,该店员宣称记者的手机号积分为1588分,由于积分较高,可以从蓝牙耳机、手表、手机、平板等商品中选择一样作为免费的礼品。不过,获得礼品之前,记者需要承诺使用该手机号一年以上,并且每月消费话费30元以上。

而为了保证使用现在的手机号一年以上,这位店员又要求记者签署一份话费预存合同。但奇怪的是,合同要求预存的话费金额竟然是3899元,也就是相当于10年的话费。对此,店员解释称,预存的这笔3899元“话费”将在十年内按年陆续发放到记者的手机号账户上。第一年可收到400元的话费,后续几年收到的话费额度则会“根据此前的消费账单而定”。

与此同时,该店员还让记者在店内扫码关注了一个名为“e会员平台”的公众号并注册会员。随后店员在电脑前进行了一番操作,记者接下来便收到了该公众号的通知,显示已预存话费3899元。用店员的说法,已经提前帮记者预存了一笔3899元的“话费”。

至此,工作人员引记者进店时宣称的“填调查表就能获得奖品”,已经变成了预存3899元话费,才能获得奖品。

接下来,对于3899元“话费”的支付方式,店员表示,可以选择使用花呗、借呗、美团生活费、京东白条等分期付款平台进行小额贷款,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分期付完,也可以直接在店内一次性缴纳。为了证明活动的真实性,这位店员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京东白条记录,“我自己也参加了这个活动,还有两千多元待还。”

不过,当暗访记者拒绝支付3899元预存话费后,店员宣称话费已经充值在记者名下,如果反悔还需要支付25%的违约金,也就是975元。当记者表示愿意缴纳违约金后,工作人员一把撕毁合同,并让记者取关公众号“e会员平台”。但直到记者离开时,也没有被要求并告知如何缴纳违约金。

运营商否认有此类活动 一种新型的“套路贷”?

此前店员声称,上诉活动是和运营商合作。但南都记者发现,整个申请的过程,发生直接关系的只是一张合同以及“e会员平台”,记者没有收到来自运营商的任何提示信息短信。

除此之外,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店员并没有给记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时间。所谓的合同只是一张纸,合同上没有公司的印章,仅仅盖有审核通过的字样。

事后,南都记者再次打开“e会员平台”,发现该公号是一个会员自助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积分/余额查询、实时消费提醒等功能,不过必须扫描相应的门店二维码才能使用其功能。1月5日,记者致电e会员平台的主体公司广州领斐负责人,对方表示,e会员平台是一个会员管理平台,给包括美容美发、餐饮在内的商家提供会员管理、会员通知等服务,和运营商没有任何关系,也并不知道有人用他们的平台给用户预存“话费”。

“我们就是一个管理软件,商家付钱买了我们的服务而已。商家在后台输入用户充值金额,我们这个软件就通知一下。以前是短信通知,现在就可以用我们这个平台在微信通知”。广州领斐负责人还告诉南都记者,消费者收到的“余额通知”是商家输入的,“余额想输入多少就输入多少”,该平台只是帮商家记录积分,商家收取的费用并不会到平台方,他们也并不从消费者那里收取费用,只需要商家每年支付几百元的平台使用费。

也就是说,此前南都记者在店内收到的话费余额3899元的通知,并不是来自运营商的数据,而是该门店利用会员管理平台发放的通知,该余额数据也是门店自行输入,“想输入多少就输入多少”,3899元话费只是账面数字,并没有实际到账。

对于上述所谓促销活动,南都记者致电向三大运营商广东、广州分公司求证。按照三大运营商的回复,均表示从来没有举办过类似活动。广州联通方面回应:没有见过这种传单。而广东移动方面表示,运营商不会有这样的操作。更有运营商内部人士直指:这就是骗局。

“以上这种行为是有部分机构以所谓预存话费、问卷调查送礼品等形式变相实施‘小额贷款’,甚至可能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这是一种新套路’。”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肖锦阳律师告诉南都记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店的行为还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完成合同约定服务或变相放贷,那就可能涉及相关刑事责任。”

多地出现存话费后门店跑路 不履约或涉刑事责任

南都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广州、佛山、南宁、珠海等多地均有消费者投诉此类相似“套路”,但具体细节有所不同。消费者往往被店外工作人员以抽奖送礼品、填问卷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进手机店,之后手机店店员会“套路”消费者预存高额话费送手机、耳机等,而预存话费的金额从1980元到7200元不等。

根据现有案例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在店员的指引下通过分期付款平台的小额贷款支付了“话费”,也有消费者在店内直接一次性支付。有用户在黑猫投诉上称,拿到的手机价值仅八百多元,但预存的话费额度为4260元,到目前只到账了100元话费,“这不明显是坑人吗?”

尽管具体门店不同,但南都记者发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发布的合同都十分类似,都是采取“登记表”的形式,且都附上了一个“客服”的二维码。但消费者表示,这个“客服”并不解决问题,也不退款。

分别为南宁和珠海的消费者合同

还有消费者表示,按照店员指引预存几千元“话费”后,出现了手机店关门跑路,而话费也并未到账的现象。通过手机、平板等礼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预存高额话费后再“跑路”、话费也并未兑现的问题,成为黑猫平台上频频出现的被投诉套路。

南都记者留意到,此次暗访的手机店开业时间也不长,按照手机店隔壁便利店老板的说法,这家门店去年11月底才刚刚开张。

在广州嘉禾望岗地铁站D出口以“做调查送礼品”为由揽客的一位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他们这些在路上派单的都是兼职人员,只要有人“领取礼品”成功就能拿到70到200元不等的提成,每人一天可以拿到700-800元的提成。记者注意到店外有5个工作人员在向路人发传单,据此计算,该店面每天可以接待50个以上“中奖者”。

此外,南都记者暗访时多次留意到,路边拿着促销单的人员揽客时,喜欢招揽独行的女性。当天,一同暗访的多位男记者从店门口经过时,并没有被工作人员列为“目标”。

预付费后商家跑路 成为投诉重灾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店店员要求记者在店内预存话费时,提出的承诺兑现期限是10年。对于10年的预付费期限,肖锦阳律师表示,话费返还周期目前还没有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但门店的预付款消费协议属于格式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排除了经营者的责任,是无效条款。”

而预付费服务由于金额较大,消费者往往都会使用分期付款平台支付。南都记者留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消费者展示的合同显示,“如您的订单采用信用分期方式支付,请注意确保按期向分期服务商足额还款。因未按期足额还款导致欠款催收、人民银行征信标记等行为,由您自行承认一切法律责任和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门店“跑路”,消费者要继续偿还分期贷款。而在黑猫平台晒出分期付款记录的消费者,基本都是使用的花呗分期支付。

对此,蚂蚁金服告诉南都记者,针对部分线下商家,支付宝提供“花呗收钱”的服务,但是否能成功使用“花呗收钱”服务,还主要取决于系统结合风险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当商家支持使用“花呗收钱”服务,且用户具有花呗额度,才可以使用花呗进行支付,“花呗有着长期且成熟的风控策略,严禁套现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系统会视情况采取交易拦截、冻结账户、停止使用花呗服务、以及清退商家等措施。”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预付费消费一直是近年来消费投诉的热点。2019年上半年,服务类投诉有214230件,占投诉总量的50.8%,主要集中在预付费消费较多的娱乐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多是因为企业收取预付款后关门停业或售后无法取得联系,致使消费者无法退款,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是浩沙健身、韦博英语等一系列知名机构的爆雷。

2019年12月,北京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要求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健身房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上海也在2019年1月开始施行《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对预付费服务进行监管。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汪陈晨 实习生 徐炜伦 廖静娜

编辑:田爱丽,甄芹

上一篇: 原创宜信被曝裁员“瘦身”可否过冬?

下一篇: 本地吃货精选魔都10家特色糕团点心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