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我听见成千上万的壁画在叫“还有我,还有我”

时间:2020-01-07 14:45: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陈丹青:我听见成千上万的壁画在叫“还有我,还有我”

1月4日下午,《局部》第三季在北京举行了开播发布会。

这档由陈丹青主讲,文化品牌“看理想”和优酷共同出品的节目,前两季的总播放量超过1.1亿,豆瓣评分高达9.5,被网友誉为“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最值得深思的节目”。

《局部》第三季是策划时间最久的一季。

2017年秋天,陈丹青在佛罗伦萨待了三个月,走访了意大利各处的教堂,为《局部3》确定了主题“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2018年,他为了节目开始重新学习文艺复兴的艺术史,每一集的稿子都要十几天才能写好。2019年,局部摄制组艰难地获得了意大利几十所教堂、修道院的拍摄许可,得以进入内部实景拍摄。

这才最终有了这一季的《局部》,陈丹青在成百上千的湿壁画原作面前,揭示文艺复兴常被大家忽视的另外一面。

谈及这季节目的初衷,陈丹青说:“许多文艺复兴时期一流甚至超一流的画家和画作都被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这“三杰”的过度传播给压过去了。我听到成千上万的壁画在叫‘还有我,还有我’,我是替它们说话。“

陈丹青认为,艺术史叙述不该简化。文艺复兴近三百年,精彩透顶的无名画家,不可计数,有著录的杰出画家,逾百名,其中,至少三十位空前绝后的大师。

这些完全无名、或者今天逐渐被遗忘的画家、画作,就是《局部》这一季想谈论的重点:湿壁画的伟大工匠,“艺术三杰”之外的艺术史,“文艺复兴”这四个字背后的触碰得到的时代。

陈丹青和《局部3》幕后团队接受史航的访问

这次的开播发布会由史航担任主持,现场除了陈丹青和《局部3》的摄制团队外,还有黄轩、焦俊艳、蒋方舟、林瀚、晚晚等新老友赶来助阵。理想国&看理想品牌创始人刘瑞琳、优酷文化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也在会上回顾了《局部》三季以来的历程。

刘瑞琳:《局部3》是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四五年一晃而过,《局部》竟然已历经三季。

我还清楚地记得,五年前的一天,陈丹青、梁文道等一干人窝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们一起琢磨公司的新名字,也在准备给他们两人接下来分别拍摄的视频节目起名儿。陈老师看着我们的影像计划,脱口而出:“看理想”就挺好啊,看得见的理想国。就这样,“看理想”,《局部》纷纷诞生了。

也还记得2015年3月26日,在看理想跟优酷土豆合作的看片会上,看理想制作推出的《局部》《一千零一夜》《听说》三档文化视频节目首次亮相,当时的我,仅仅凭着自己20年做书的经验,以及要以做出版的态度来做视频的决心,就大言不惭地说:“我们不仅是来做视频的,而且是来改变视频的”。

现在回想,这样的狂言怎么可能是从我口中蹦出的!换做今天的我,已经不敢想,想了也不敢说出来。

当时优酷土豆方代表杨伟东也是信心满满,说:“电视台要保证收视率,很多类型的节目不能做,但互联网不一样,我们有几亿用户,这中间有几百上千万的用户可能会对这些精品内容感兴趣,这些垂直的内容消费用户,他们背后的商业价值很有想象力。越精准分众的用户,粘度越大,他们会为这部分文化买单。”

从那时到今天,我一直都很认同这番话。但是对于《局部》这样公认一流的视频节目,我只能说,这番话一半是对的,但是另一半却是悬空的。

的确,《局部》高达千万甚至近亿的播放量,相信各位有目共睹,而且节目的观众粘性极高,每一年我们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分的观众对节目的“催更”提醒。

可是,我们依然被迫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局部》的商业价值在哪里呢?又有多少人真心愿意为文化买单呢?!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免费资源,质量却良莠不齐。那些品质不佳的内容,尽管免费,却无不在浪费/占用大家的时间,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挤压精品内容的生存空间。

我经历了太多对精品文化内容无比夸赞,却永远只把文化内容当做免费午餐,当做花瓶点缀之类的事。我知道这是全社会的问题,是时代病,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我无法解决,那些顶级的互联网平台也无法解决。

我们时常自嘲,要不,就把一切问题留给时间。

是的,时间或许会解决一切问题,但代价是会很快消耗掉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

瑞琳女士:著名出版人、理想国&看理想品牌创始人、看理想董事长兼CEO

陈丹青老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局部》就这样一集一集交出来,交给观众审阅。

他从第一季开头在画室中的略显拘谨,到第二季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悠然踱步,再到第三季,终于迎来了更大的“野心”——他早早宣布,这一回要带大家去意大利看湿壁画。

我能明显感觉到,读者、观众的胃口真的被陈老师一步步吊起来了。

这一季,也是陈老师准备得最辛苦也最充分的一季。他把《局部》这个“观景器”直接扛到了意大利,带着拍摄团队辗转寻遍意大利十来座城市的大小教堂、宫殿,只为了把这些令人“魂飞魄散”、充满岁月包浆的湿壁画,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说起来,这真是非常完美的浪漫。

但是过程,也无比艰辛:经费有限,时间有限,人力有限……期间各种沟通,各种协调,各种奔波,各种障碍,各种难言苦楚,总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西天取经归来……

我只能远远地说一声:陈老师辛苦了!

陈丹青和《局部》系列导演谢孟茜

看理想起步之初,我们私底下曾以BBC的艺术纪录片为楷模,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克拉克的《文明》;罗伯特休斯的《新艺术的震撼》;西蒙沙玛的《艺术的力量》……这些皆是艺术世界里最著名、最为人称道的纪录片,理想国也都翻译出版了它们的同名书籍。

直到这一次我看了《局部》第三季,我真的想说,在我非常有限的观看经验和视野里,我认为《局部》至少可以跟电视史上这些最具雄心壮志的里程碑式的伟大纪录片比肩了!甚至《局部》,还更唯美,更好看,更有趣。

虽然不甚公允,但值得一提的是,豆瓣评分,《局部》也高于这些纪录片,可见这或许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私心和飘飘然。为什么《局部》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当然是因为陈丹青。在电视时代,用影像、纪录片形式讲解艺术的高潮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欧美人日本人做这些事的热情似乎也随着那个时代过去了。

新的互联网时代,即便放到世界范围内看,这样大规模地用影像和纪录片形式去讲解古典艺术的文化作品,也俨然是屈指可数。

《局部》也许称得上“孤例”,因为讲述者是陈丹青。就像陈老师每次强调的,《局部》从来不是艺术课堂,没有术语、没有理论,更没有任何传统美术史的框架。《局部》里有的,只是陈丹青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魅力。

这一季的主题是意大利湿壁画,更特别,更难得,也更重要。记得在《局部》第一季中,陈老师就说过:“欧洲最好的画,不是油画,而是湿壁画。”

我外行,通过陈老师才知道湿壁画。今天我们能够跑去的绝大多数美术馆都没有湿壁画。因为油画能运输,可以在美术馆里珍藏,但湿壁画都在教堂、宫殿的墙上、天花板上,你不可能把墙、天花板都拆下来,运到美术馆展览。从这个角度,大家也可以窥见这一季的特别意义和价值。

或许也可以说,这是一档特别的人文艺术“导游”节目,我们可以跟着陈老师,走一遍不一样的文艺复兴之旅。

是的,这是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陈丹青拥抱《局部3》摄制团队

我说《局部》第三季更好看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时代。前面提到的那些,让1982年刚到纽约的陈丹青大开眼界的BBC艺术纪录片,是电视时代的节目,而《局部》是互联网时代的作品。

今天,不止环境条件、拍摄手段、认知结构、观念视野,以及播放形式、与观众互动的方式,都不可同日而语了。今天,不仅有了新的互联网观众,也有了像谢孟茜导演和拍摄团队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为节目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注入了不一样的鲜活。年轻人拍出好东西给年轻人看,他们功不可没。

我们看到,与那些著名的BBC艺术节目相比,《局部》动用多种拍摄素材和剪辑手段,使画面的呈现更细腻更丰富也更多变,不仅带来了更密集的信息量,更深入的感官感知,而且让整个节目更具现代感,这是属于新的时代的艺术作品。

观众对《局部》三期待已久。但我想说的是,《局部》三都回来了,四五六还会远吗?希望你和我一起期待,也希望你能参与到这段无比艰难,却又无比珍贵、无比美好的进程中来。

蒋方舟:陈丹青是任性的老好人

蒋方舟在发布会现场

丹青老师一直说自己是在“伺候”观众,但是我觉得丹青老师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伺候”一无所知。

现在的很多综艺节目,恨不得连节目的笑点都安排好,到了笑点观众不知道笑,还要放出冲水马桶的一样的笑声。

观众被惯坏了,甚至到看到一连串不知道的名字会被冒犯到。我们看纪录片的时候如果开着弹幕就能看到很多“又在装逼了”这样的评论。

我看《局部》系列,感觉到丹青老师他是非常任性的老好人。老好人指的是他说的“伺候”,但是任性,是说我觉得他没有那么关注观众的感受。

虽然他看完之后非常急迫地问我感想是什么,要不要改?哪儿需要改?但是我说完之后,我觉得他并不在乎。

这件事很矛盾,任性的老好人是很赤诚地把他觉得美的、好的,觉得大家应该看的东西,觉得大家如果看到会对人生有一点改变的东西,全部呈现给你,但对你能被改变多少,能看到多少他并没有那么在乎。

有这样赤诚的传播者,对于观众来说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我记得马尔克斯在他的小说《迷宫中的将军》里讲到,怎样才能让萤火虫活下去并在下一个夜晚继续发出光芒?很简单,小说主角把萤火虫放进了一个凿空的甘蔗筒里,那么一点点糖汁,就能让一个个晶莹懦弱的光点活下去。

我觉得陈老师的《局部3》现在是第三个小小的萤火虫。至于这样得罪人节目是不是一直持续下去,我并没有那么悲观。

我刚才跟史航老师提到一本书,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作家,雅克·巴尔赞的《从黎明到衰落》。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当一个时代把无意义的东西、荒谬的东西视作正常时,一个文明就衰落了,在衰落的文明当中获得最大和最多好处的是我们作家。

我觉得当一个时代都是讽刺家、都是刻薄的人,是不是也有一些人想要逃离、想要避难呢?陈老师的甘蔗筒,陈老师的《局部》就提供了小小的避难所,而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这个甘蔗,会让这只萤火虫散发更长久、更耀眼的光芒。

陈丹青:我最喜欢看到那些意料不到的观众

陈丹青在发布会现场

史航:丹青,中国出现什么样的美术馆是你的理想?

陈丹青:20年前我刚刚回中国定居,当时中国除了过去的这种老单位,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美术馆。我当时呼吁说,一个城市的名片是美术馆而不是什么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这些。

我没有想到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像变戏法一样忽然多出了几千座也许更多的美术馆,其中包括乌镇美术馆之类的。速度非常快、量非常大,这真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美术馆没有东西,都要靠借展。而最应该借的展是两类,又花钱又困难。一个是中国古代的画,全部封锁在从前老博物馆,见都不让见,或者散落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很难系统地看。

第二是我们几乎不可能有国外的,有文脉的从希腊、罗马一直到印象派到现代主义,一个固定的展品。只能是各个美术馆一个局部一个局部请过来,让你看一眼,就是这样。

观众提问:您希望这个节目得到什么样的观众反馈?虽然刚才蒋方舟老师说您是任性的老好人,但您对反馈是不是有一定的期待呢?

陈丹青:有期待,但超出我的期待是哪里呢?我发现我的观众非常杂,有80多岁的老太太,有40多岁的警察,还有30多岁的国家干部,还有7岁的小孩。我最喜欢看到这些我预料不到的观众。而且我不希望他们是画画的人,我是给不画画的人讲这个节目的。

我不喜欢听到观众一上来就说:“陈老师我不是画画的,我不是专业的。”我们是个人就可以听音乐、就可以看画。谁规定你没有学音乐不能听音乐?没学过画画就不许进入美术馆?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

我告诉大家我内心的一个愿望。我16岁到江西农村去插队,25岁从农村到北京来上学,人生最好的岁数,少年时代、一部分青年时代,都是在边远的小山沟里度过的。那时什么媒介都没有。

现在边远地区、贫穷地区,再小的城市,每个人都至少会有一部手机,只要有手机就能上网。今天会有一个当年像我一样的少年非常喜欢艺术但走不出去,每天需要打工谋生。可是一天累下来能够在手机上看15分钟《局部》,看到我这个傻子在那讲艺术,我就觉得满足了。真的是为他们做的。

丹青在发布会现场

在发布会的结尾,史航说:“去年日本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做过一个调查,看所有租车的司机去过哪里。他们发现居然有相当比例租车的人没有去到任何地方,只是停在某处静静待着完成租车时光。

他们租一个车,把门关上,自己待一会儿。租车不是为了回家,就是为了这待几小时。

这个故事挺打动我的,我认为《局部》就是好像一个小车,关上门,没人敲车窗,你跟感到陌生而又信任的人在一起,度过这段时光。

这和陈丹青自己对《局部》的期待不谋而合。《局部》不是课堂,不卖知识,而是观景器,带大家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画。

《局部3》这辆小车,1月8日发车,优酷独播,每周三更新一集,期待和大家一起共度时光。

戳此回顾《局部3》发布会

上一篇: 梁弘立型酷写真曝光摩登有范尽显腔调

下一篇: 宁晋县黄儿营举办祈福宁晋民俗文化艺术节


 本站广告